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主战主和 (3/3)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主战主和 (3/3)

文/观星的乃粉
智能工厂 | 本章字数:1682.05万字 | | 智能工厂txt下载 | 智能工厂手机阅读
人人权,以国家大义为借口堵住一切反对派的嘴,为改造国家体制创造必要的条件。

拒日本军人在战时建立起来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没有能使日本打蠃战争,却成为了战后日本在国家的主导下发展经济的国家主导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型。

但是在日本,赤化体制并不成功,没有建立起和苏俄、中国以及德国那样的**者体系。日本一直以来,都没有**统治的传统,反而是在上层实行联合议政的制度。

姜瑞元也明白独自不可能打败日本,必须借助第三国的军事力量对抗日本。他在抗战爆发不久就在上海主动向日本驻扎上海的海军陆战队进攻,试图使上海这个国际城市陷于战火而引起英美法各国列强的干涉。

但英美法对中日战争的反应意外的冷淡,英法忙于对付欧洲的希特勒,已无暇顾及远东事务,而美国的民众正处于严重的孤立主义中,不愿卷入外国的纷争。

如果没有外援的话中国将必败无疑,在中**队从上海败退后,姜瑞元也开始考虑在德国的调停下和日本进行停战谈判。

德国当时已与日本和意大利签订了三国条约,德国愿意出面调停中日战争,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和日本都是德国的友好国家。

当时欧美国家围堵希特勒德国,德国在国际上不多,所以十分重视和**政府的关系。中国当时虽然没有石油,却是镍等战略金属的主要供应国,德国的战略金属主要依靠中国供应。

而作为交换,德国以向中国借款的方式,“借”给中国大量军事装备,这是抗战初期姜瑞元军队均为德式装备的原因,也是他聘用30多名德**事顾问的原因。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日本以同盟国的身份向德国提出抗议,要求德国停止向中国供应武器,召回在中国的军事顾问。德国在日本的压力下不得已停供中**火并召回军事顾问,但中德仍是友好国家。

但是某片时空里,被红门所扭曲的教育宣传体制,却是同情苏俄,仇视德国。所谓忘恩负义,就是如此吧。无知者最是可悲,尤其是党国教育体制下那种愚昧的灵魂,不是缺乏知识,而是缺乏智慧。

徐州会战和杭州会战之后,**军与华军,都在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上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日本军方逐渐为中日战争的长期化感到头疼,对影佐的和平计划开始产生兴趣。

1938年7月初在影佐帧昭的斡旋下,高宗武与日本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进行了会谈。会谈时高宗武提出由汪兆铭出马,从政府外部掀起和平运动的计划,希望日本方面为其提供有利条件。

日方同意以“不要领土,不要赔款”的优惠条件,支持汪兆铭出马进行“和平运动”。高宗武于7月21日返回中国。

1938年10月22日,汪兆铭与周佛海、梅思平、陶希圣、陈壁君等人秘密召开会议,讨论和平运动的具体计划。

汪兆铭当初的这个和平计划是在日军未占领的地区建立新政府,然后新政府接收日军撤军后的占领地,在不割让领土、不赔款的条件下和日本实现和平。

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有相当的可接受性,汪兆铭也未必就一定会被国人责骂为卖国者。但终究是不敌天数,汪兆铭的和平计划和他当初的设想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就连他也成了政治牺牲品。

主战与主和两大派系,将一个完整的中国,撕裂成了两半。这里面的是非对,起因经过,都早已掩埋在历史的灰烬之中。

但是在思想上的分歧,对国家与民众在心灵上带来的创伤,却才刚刚开始。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三百八十五章 将相相和(3/3)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