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大楚820最新章节列表 » 7、东征 (2/3)

7、东征 (2/3)

文/子楚望月
大楚820 | 本章字数:134.04万字 | | 大楚820txt下载 | 大楚820手机阅读
,你可以安心的去。

姜子牙是有想法的,周武王灭商后,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姜子牙始终保持反对,应该斩尽杀绝,不留后患,现在出现这种烂摊子,你自己去收拾。

就这样,周公奉周成王命,和弟弟召公带领殷八师东去平叛。

公元前1042年秋,武庚串通管、蔡、霍三人,联合东方旧属奄国(今山东曲阜旧城东)、蒲姑(又作薄姑,今山东博兴东南)及徐夷、淮夷起兵反周。叛乱势力遍及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得益于微子的出卖,平叛过程很简单。

首先集结军队,以重兵沿周武王伐纣路线,直取朝歌,击溃武庚所部,攻占管叔、蔡叔治地,杀武庚、诛管叔、放逐蔡叔,贬霍叔为庶人,一年时间就平定了“三监之乱”。

武庚集团覆灭后,周公打上瘾了,急速挥兵东南,对飞廉穷追猛打,在今安徽蚌埠一带又顺便攻灭了徐、淮夷等部落,一直追到江南地带才将飞廉斩杀。

“周公诛飞廉、恶来父子,天下大悦。”

然后回过头来,集中力量北上灭了奄国。正准备继续北上,还没等周公大军到来,丰、蒲姑等国就已相继投降。返程路上又攻灭熊、盈两族。

三年时间,一路所向披靡,灭大、小国五十余,东夷势力望风而逃。

三千里奔袭,大获全胜,史称“周公东征”。

如果说五年之前武王克殷靠的是出其不备,偷袭成功,只是打击了商王室的核心部分,那么这次周公平叛,完全是面对面的与殷商及东夷的主力硬抗。

周公之所以决定东征,除了平叛外还有一个原因——当初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只是在地图上把封地位置、面积给诸侯划分出来了,让你自己带人去建国。

现在有个说法叫做打白条。

有的诸侯封地位置好点,去了一看,还好,风和日丽,比较安全,那就建国吧。有的诸侯封地位置坏点,比如黄国、蒋国,分封的时候就是徐、淮夷的势力范围,去了一看,嘿!好热闹,东夷南蛮都在一起打架,自己就不参与了。

所以周武王分封七十一国,只有少数把国家建立起来了,越往东情况越糟,大部分诸侯都有级别没位置,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鉴于这种情况,周公挥兵东南,肃清了西周外围敌对势力,平定淮夷及东部部分地区,成为东至东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用实力兑现了诸侯们手里的白条,一时之间,诸侯都踏踏实实的宗顺了周王室,高兴兴的跑去上班去了。

所以,周公东征,用三年时间打下了一个大大的疆土,开创不世之功绩。

出征将士,归者十之一二。

“风雨所飘摇,予唯音噍噍”,东征的战斗是残酷而激烈的,三军将士跟着周公一路风餐露宿,饱经战斗苦楚,却斗志昂扬,头盔下一双双冷漠犀利的眼神,诉说着战争的无情。手中的刀剑砍出了缺口,胸前的战甲已残缺不全,但我还是吼着雄壮的号子,伤痕累累的冲锋在前,血染长天。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唐·岑参

微子在本次平叛战役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投降周武王后不受周王室待见,但为安抚商遗民情绪,周武王仍“复其位如故”,为卿大夫。

这次“三监之乱”中,微子扬眉吐气,好好的出卖了侄儿一把,让周成王提前做好了应敌准备,打了一个时间差,不至于仓促应敌。

周公反而变被动为主动,打的武庚措手不及,立下不朽功劳。

周成王很高兴,将商丘之地和半数商朝遗民封给微子建立宋国,成为宋国的始祖,为公爵,在异姓诸侯中爵位最高,以表示对微子在本次行动中不为亲情所惑、意志坚定的站在西周一边的肯定。

孔子也对微子评价很高,将其和比干、箕子一起并称为“殷商三仁”。

因反商败露,比干被帝辛灭族,仅存一遗孤,被周武王赐林姓,为林姓始祖。

牧野之战时,箕子趁乱出逃,后被周武王在陵川寻到,恳切请教治国的道理。箕子拉着周武王讲了许多道理,后来不愿“罔为周臣仆”,而谢绝周武王好意出山,率领遗老故旧,东奔朝鲜半岛,创立了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52岁时,被周武王邀请回家看看。途经殷商故都遗址时,亡国之痛,涌上心头,作《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相比比干和箕子的作为,如果微子叛国卖国也被称为为“仁”的话,我无话可说。后来我查了一下,孔子,子姓,孔氏,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也就是说微子是孔子的先祖。

经过本次平叛,西周高层一致认为要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在周公的带领下,又在洛邑新建都城,称为东都,又为成周。原丰、镐二都为宗周。

东都建设完毕后,周公又马不停滴的颁布了一系列礼乐制度,严格区分上下尊卑,加强了周的统治。

到了第七年,周公觉得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周成王也到了冠礼的年纪,便面北为臣,把权力交还给周成王,使周成王亲政。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他也是孔子最崇拜的人。终其孔子一生,都在礼乐崩坏的战国时期积极倡导周公

(快捷键 ←) 上一页:6、礼仪制度(2/3)章节列表下一页:8、楚国(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