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列表 » 番外第31章 扶桑是辽东人的扶桑 (3/3)

番外第31章 扶桑是辽东人的扶桑 (3/3)

文/浙东匹夫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本章字数:936.41万字 |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txt下载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手机阅读
湾稍稍休息了几天,就亲自回到了后世的京都附近,

并且把他麾下的几个部将,分别派到琵琶湖对岸的其他屯田点,乃至加贺,每个人都分管一块大约一两千平方公里的辖区。

当然,每一块实际的核心平原农垦区,也就区区数百平方公里,谁让曰本多山呢。

折算下来,每一块屯田区也就不到两三百万汉亩的面积,按照中原给每户贫农分田一百汉亩纳税的标准,每个屯田区也就养活两三万户。如果考虑到休耕轮作、粗放作业,可能也就一万多户一个点。

好在,李素在移民方面,也确实给了周瑜足够的支持。

因为前两年的移民开拓工作完成得不错,基础打得好,李素觉得今年再从中原扩大招募几万汉人来,完全可以容纳。

扶桑本地刚刚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人养也愿意被人养的土著女人,也足够多,可谓一拍即合。

当然,在选择移民问题上,最大的难点,反而是中原的汉人这些年已经安定下来,不愿意太远地背井离乡。毕竟中原的田地也够种的情况下,谁会想到太远不知道情况的地方种呢?

这时候,李素能想到的唯一吸引力,还是发女人,别的似乎都没用。

但发女人要有吸引力,也得当地缺女人、光棍多。

中原曹操袁绍当年的辖区,战争倒是结束六年了,但战争时期男人死掉的比例远比女人多,六年还不足以恢复男女比例,需要给人做妾以求庇护的寡妇还比比皆是。

所以袁曹统治区要找到足够多需求很迫切的好色光棍,实在是难。李素倒是可以用强制手段,但刘备未必支持,朝廷上下也容易不理解,这种事情最好还是自愿,免得被政敌攻击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思来想去,要么从刘备已经成熟统治了多年、人口稠密没有被战乱祸害过的地方移民。比如益州其实是最符合底层贫穷男人找不到老婆这个要求的。

说来理由也是可笑,竟是因为益州是汉末少有的191年开始就实现完全和平的地区,后来再也没打过仗。而男丁的自然出生和抚养率高,那儿确实天然有光棍,毕竟191年出生的光棍,到208年也17岁了。

可惜,益州年轻人之前也多年被刘备以每年二十万人左右的规模往雍凉、雒阳移民,抵消益州的人口膨胀,所以这个需求已经被缓和了。

李素也不可能五千里迢迢从川中拉人到曰本。

想来想去,他在年关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个来源——那些191年、因为曹操杀陶谦、屠徐州时,被糜竺从海路由徐州老家接到辽东的百姓,如今也已经过了17年了。

当初的移民一代,当然是已经安顿下来了,也不会想再折腾。但17年时间足够土生土长在东北的移民二代也长大成人了,

而且糜竺是个富商出身,很会经营领地,他跟袁绍虚与委蛇、每年包税给袁绍五千万钱的物资助军,换来了辽东地区一直没打仗,是个平安种田的世外乐土。

只要不打仗,不疯狂把男性人口杀少。那么按照古人“孩子多了就淹死女婴,留下劳动人口”的残酷劣习,加上古人能纳妾,富有阶级会占有更多女性,底层穷男找不到老婆的矛盾,就必然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尖锐。

于是乎,李素就把目光盯向了这批“祖籍青徐、但本人出生在辽东的”年轻新东北穷人身上。

相比于生长在青徐的父母,这些人是把自己当成东北人的,也就没那么对中原恋栈不去,毕竟糜竺治下的东北,很多也都是最近十几年刚开荒出来的,原本也被认为是蛮夷之地。

从一个蛮夷之地移民到另一个蛮夷之地,还能发老婆,留在老家还没老婆,这就没什么可抵触的了。

最后,李素都没有让朝廷中枢掀起波澜,只是给刘备秘密上表,表示这事儿可以不出乱子、你情我愿地办成,不扰民,都是百姓自愿的,只要跟糜竺通个气就行。

刘备一看不会造成朝中物议,可以大事化小解决掉,也就顺水推舟了。他给的旨意是“只要糜竺能自愿组织好这事儿,就准丞相自行裁定”。

糜竺那边可行就可行。

糜竺那边当然可行,事情也就办成了。

李素从东北找了四五万血气方刚的移二代光棍,而且普遍是家中的次子、已经有兄长可以留在中原赡养父母那种,不用担心分家的,走的时候还可以给父母兄长一笔安家费补贴,到了之后则在曰本给他们本人分田地分女人,皆大欢喜。

事成之后,李素自己回头想想也挺讽刺的:历史上,后世曰本人侵略华夏,都是把曰本剩余的人口拼命往东北移,现在轮到他把东北汉人反过来往曰本移了。

而且过程中并没有任何报复或者恶趣味的考量,完全是公事公办、实事求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都最大化。

(快捷键 ←) 上一页:番外第30章 即使拿回来的是垃圾,丞相也要叫好(3/3)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