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帝国的脊梁最新章节列表 » 第26章 剧社(1) (2/2)

第26章 剧社(1) (2/2)

文/浮沉的命运
帝国的脊梁 | 本章字数:173.14万字 | | 帝国的脊梁txt下载 | 帝国的脊梁手机阅读
仁刘公勇,二位贤弟,这就是我给你们提过的王斌王天助了”

二人惊讶地看了看王斌,不禁有些诧异,大概是想不到王斌竟然如此年轻

刘体仁叹道“享誉四川的王天助竟然只是一弱冠少年,真是让人感叹,年华易老,光阴似箭呀!”

冒襄也摇头道“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英雄出少年,不是这样的人物,怎能写出这般的奇篇王天助,果然不枉了顾亭林和黄梨州的一番苦心啊!”

王斌看着眼前的二人,一时也有些目瞪口呆,张口结舌。这历史名人扎堆而来,难道自己真的是“霸气侧漏”、一呼而天下应的“天命所归”

眼前这位五旬左右的老者刘体仁刘公勇,乃是历史上满清顺治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因其个性耿直,仗侠执义,官运注定难久,在被调任史部郎中后不过三年,便辞官归里、隐居田园。

刘体仁为官三年,常与海内诸名贤为文酒会,论文赋诗。“诸名贤”者是指王士桢、汪琬、顾炎武、黄黎洲等文人侠士。辞官归里后,刘体仁咏诗作画,创作丰盛,诗画并茂,“凡一笔出,四方人竞传诵之”。刘体仁除诗画外,还精于鉴别,长于鼓瑟,多才多艺。

至于这位六旬老者,在华夏史上大名鼎鼎,乃是后世传送的fēng_liú才子冒襄冒辟疆,而最广为传颂的就是他与“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了。

冒襄生于巨富豪门,锦衣玉食,钟鸣鼎食,乃明末清初的文学大家,复社重要成员,一生著述丰富。明亡后冒襄逃亡南下,僮仆被杀,家产被洗劫一空。晚年穷困潦倒,身居草房,靠卖字维生,“茅椽蓬牖,瓦灶绳床。

冒襄生性fēng_liú,与十多位女子有过情爱关系。年轻时他流连于南京与苏州的风月场所,深受秦淮女子的追慕。冒襄曾与陈圆圆私定终身,金陵科考时住在李香君家,明亡后与董小宛隐居如皋水绘园。董小宛逝后,吴蕊仙又为其遁入佛门,冒辟疆则为她在冒家修尼庵居住。

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冒襄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以明朝遗民自居,淡泊明志,决不仕清。同时,收养东林、复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遗孤。

冒襄暮年时,穷困潦倒,靠卖字度日,“献岁八十,十年来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墓田丙舍,豪豪尽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团聚。两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马之养;乃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冒襄不事二姓,也是他一生中最为闪光的地方。

后世伟人对冒襄很是赏识:“明末四公子,真正具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清兵入关,他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

诸般念头萦绕,王斌一怔之后,赶紧施礼道“天助认识二位先生,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冒襄苦笑道“我等穷窘来投,还望天助不要嫌弃,老夫下面的这些孩子都是明亡志士的后人,还请天助看在这些志士的份上,照顾一二”

他六十已过,生活拮据,早也不是当年白马轻裘的贵公子。暮年窘境来投,自然希望主家不要嫌憎。

王斌赶紧道“先生言重了,到了这里,就是各位的家了,如有照顾不周,还请各位多多见谅。”

二人是应顾炎武邀请而来,见王斌果然是谦谦君子,胸襟坦荡,一颗心便放了下来。

看着岸边堆起来的一大堆物件,王斌摇头道“二位先生,从江南到四川,路途艰险,何止万里,你们又何必带这么多东西到了这里,只要言语一声,什么东西买不着,何必受这么多麻烦”

刘体仁一笑,摇头道“天助,这可都是冒辟疆的宝贝,他可舍不得扔再说了,这些东西虽然不值几何,但你这地方,不一定买得到”

李破奴插嘴道“有什么东西,还在这买不到,先生你倒是说说看。”

冒襄拍了拍箱子道“这里面,都是一些戏服、头冠等物,许多都是自己做的,也有老夫自己珍藏的,都是为了唱曲、对戏用,确实很难买到。”

王斌恍然大悟,原来这冒大才子还养着一支剧团呀!就像后世的戏班子,或正规一点的文工团。

而这二三十个少年,就是戏班子的戏子或文工团的演员。

文工团,王斌脑海中猛然闪过一个念头,他把冒襄拉到一边,施礼道“先生,在下有一个想法,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快捷键 ←) 上一页:第25章 奇货可居(2/2)章节列表(快捷键 →)